< 返回
知识产权战略,你觉得冷僻吗?

多年以前,提到知识产权、专利,人们往往以为这是一个冷僻的专业,冷僻的领域,然而,现在你是否还这么认为呢?

高新技术产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从198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np的比重在1997年已达到15%,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由1961-1965年的7%,1991-1995年的24%,提高到了1997年的36%;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从1998年的1785亿元增加到了2004年的6341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2.3%上升到2004年的4.6%,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8.1%上升到2004年的10.9%(如表1-1所示)。最近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在美国平均达到了20%左右,在日本则评价约为17%,韩国则更是由1997年17.4%增加到2003年的23.6%[1]。

表1.1中国高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1998~2004)

table1.1maineconomicindicatorsofhigh-techindustries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5年;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比例由计算而得。

鉴于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突出表现为大量的研发投入。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强度在2004年为4.6%,美国和日本在2002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强度则为27.3%,29.9%,韩国在2003年为18.2%[2]。这些研发投入的直接结果是大量专利的产生。2005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47.6264万件,三种专利申请总量在连续5年平均年增长20%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6%,创18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在2005年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3485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42.1%,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53.9%。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专利权21.4003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国内专利授权17.1619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在三种专利授权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发明专利授权达到5.3305万件,占授权总量比重的24.9%,比上年同期增长8%[3]。美国2005财年(美国财年为上年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uspto共受理406,302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378,686件;2005年,epo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达193,623件,比2004年(180,662件)增长7.2%,创历史最高纪录,从申请来源看,来自31个epc成员国的申请占总量的42%,美国占27%,日本为20%;欧洲德国专利商标局gpto2005年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7,751件,与2004年度(57,784件)持平;2005年日本专利局jpo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为427,078件,较上年增长0.9%;授权量122,944,是上年的99%[4]。

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大量增加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激励机制。而且,随着使用专利保护创新技术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强化,企业对专利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正如grindley和teece(1997)所指出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ip)管理,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技术战略的核心部分。rivette和kline(2000)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专利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那些以知识产权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技术类公司更是如此。企业高层管理者逐渐将专利策略提高到公司战略的层次进行思考,reitzig(2004)在《mit斯隆管理评论》的文章中认为这是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以知识和技术为代表的无形资源,其中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源。知识产权战略迫在眉睫,专利战略则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我国企业对此也有深刻认识,如在2004年“五一经营工作会议”上,http://finance.sina.com.cn/110/2004-06-18/377.html中兴http://tech.sina.com.cn/mobile/manu/58.html通讯董事长侯为贵http://tech.sina.com.cn/wealthperson/2004-05-19/12.html明确把知识产权战略列为公司六大核心战略之一。“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规则”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5]。

当前,理论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无形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来源,专利作为无形资源的一种,是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武器,专利战略应该作为公司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而专利联盟的形成对市场发展有正面的意义,在合适的监管之下,专利联盟可以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但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在专利战略和公司战略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专利战略对公司战略的充分、合理支撑;更没有对专利联盟中企业的专利战略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希望解决以下几个紧密联系的基本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工作十分重视。2005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局等二十多个部门参加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同年6月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

不仅国家重视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对专利的体会更加直接和深刻。例如,思科诉华为侵权案件曾经轰动全国: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2003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与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2003年3月25日,3com公司ceo为华为作证,称华为没有侵权行为。2003年3月26日,思科坚持要求美国地方法院下令禁售华为产品。2003年6月7日,美地方法院判华为停止使用有争议的代码,但认为思科没足够证据证明华为抄袭。2003年6月10日,思科、华为互不相让,分别称将继续寻求法律手段解决和保护公司正常权益。2003年6月11日,3com要求法官裁决与华为合资生产产品没有侵权。2003年10月1日,两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在独立专家完成审核的过程中中止诉讼,暂停6个月。2004年4月6日,思科向美地方法院提交申请,请求法院继续延期审理该公司同华为的专利纠纷6个月。2004年7月28日,思科与华为最终达成和解,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全部解决了该起专利争议[6]。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没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许多跨国公司目光紧盯中国企业,以专利诉讼相威胁,动辄发起专利诉讼,加之我国企业的专利战略经验不足,导致其生存空间常常是受到压缩。国内外企业都在我国积极申请专利,如表1.2和1.3所示,我国专利授权数从2001年的114252件增长到2005年的214003件,增加近两倍,且国外专利授权比例也有所增加,已经由2001年的13.1%增加为2005年的19.8%;就其中最有创新性的发明专利而言,则更由2001年的16297件增加到2005年的53305件,扩大了3倍多。可喜的是,国内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3.1%增加到了2005年的38.8%。而且我国企业的专利意识、专利管理经验正逐渐增强和丰富,以华为、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企业都纷纷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订了知识产权战略,但是多数国内企业的专利知识和专利管理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人才和经验的匮乏是主要原因,同时也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工作的指引。

表1.2我国专利授权的构成(2001-2005)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统计数据(网址http://www.sipo.gov.cn/sipo/sjzx/)计算得到。

表1.3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构成(2001-2005)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统计数据(网址http://www.sipo.gov.cn/sipo/sjzx/)计算得到。

来自专利联盟的教训则更加深刻,2002年3月8日,由日立、松下、三菱、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六家跨国公司组成的dvd6c专利联盟向中国的dvd厂商发出“最后通牒”,单方划定达成许可协议的最后期限为2002年3月31日,逾期将诉诸法律。同年4月,中国电子音响协会代表中国dvd厂商与6c联盟达成每出口一台dvd支付4美金的专利许可协议;同年10月,中国电子音响协会与由飞利浦,索尼和先锋三公司组成的dvd3c专利联盟达成每出口一台dvd支付5美金专利许可协议。在dvd6c、3c专利联盟的打压下,2004年国内的dvd生产企业已由2002年的400多家锐减到100多家,并且多数国内dvd企业已停止了普通dvd播放机的出口。

虽然意识上有了深刻认识,但是在实践中,企业对专利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还缺乏经验,还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关于专利联盟、专利战略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给实践界提供的参考仍然不足,特别是在面临专利联盟不断出现的竞争环境时,企业不仅要思考如何制订合适的专利战略来充分支持公司战略的落实,还需要考虑专利联盟带来了什么新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需要制订新的对策。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为企业的专利战略制订提供合适的参考框架,并帮助企业认识专利联盟对联盟成员企业专利战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