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发展遭遇瓶颈:便利店成了麻烦店

便利店空间大市场还没饱和

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便利店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口数超过500万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二线城市深圳、苏州、无锡、杭州等,人均gdp均超过了3000美元。这就是说,上述城市不但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便利店的经济条件,而且市场空间非常大。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以北京城区人口800万计算,北京至少需要2000家便利店,而据北京市商委统计,目前全北京的便利店为300多家,这样算下来平均每2万多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可以说,北京市的便利店市场并未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上海便利店相对多一些, 4500多家的规模已使上海平均38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与日本及美国的平均水平相接近。开便利店有钱赚,但也有隐忧。

服务不到位“便利”反生麻烦

便利店企业普遍生意不济,门挨门的激烈竞争使便利店陷入亏损的窘境。“目前上海的便利店几乎全部亏损。”一位业内人士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在疯狂开店?业内人士说,大家普遍看好24小时连锁便利店这一新兴零售业态的市场前景。但不少便利店存在价格没优势、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客源不如大超市。按照国际惯例,便利店并不仅仅在于货品的多少,而是以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来赢得顾客,比如24小时营业,代客洗衣、订报纸,代行动不便的顾客免费交水电费,提供简单的医药包、针线包、打气筒等服务。

但是接受采访的市民,似乎还存在并不需要这些服务的说法。他们习惯于家中常备应急食品药物,自己缴纳水电费用,也极少有晚上10点过后出门买东西的习惯。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百姓没有那么多娇气毛病”。另外,商家虽然打着“便利”的招牌,但并未提供实质性的便利服务,加上超市和小卖部随处可见,这些便利店很难构成对消费者的独特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