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卓越——企业的杀手?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追求卓越本身其实没有错,但就怕他们忽视了环境影响和自身条件,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只要拥有胆识、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蜕变’的幻境”.

最近,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下遭遇的引资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媒体一篇题为《置信恩仇录》的文章以置信与北京东方高圣的经济纠纷为线索,将置信作为典型案例予以报道,甚至强调所面临危机的紧迫性:“资金链的断裂似乎已经火烧眉毛了”。

作为率先在成都实践生态环境预建理念并倡导了著名的“置信生活方式”的本地房产企业,置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赢得了业主良好的口碑和社会赞誉,甚至被认为是追求卓越的典范被本地企业广泛学习。如果按照托马斯。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中罗列的8条“追求卓越的基本原理”,置信在每个方面都应该说做得不错。

但在笔者看来,追求卓越可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手段,但如果成为企业的生存目的,甚至惟一生存目的,那么也可能使企业偏离发展方向,或者成为滋生危机的温床。

置信董事长杨毫曾经在访谈中说:在以同质化产品为主流的房地产市场,“我在尽最大的力量打造作品”。说实话,笔者非常欣赏杨毫的这份勇气和追求,因为他不断打造“作品”,才会有将一个楼盘(芙蓉古城)做成一个城市的旅游胜景和文化名片的创举,才会将生活环境和娱乐环境作为楼盘的前提来开发的胆识。因其如此,在对整个房产市场怨声载道的今天,成都的业主才会对这样的企业报以好评和信赖。

但是,企业的经营是有社会化成本的,企业公民的培养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生存前提,任何对社会的回报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任何先于收益实施的公益投资以社会口碑和信赖能够转化的适当后期收益为度量。否则,以企业一己之力,去承担改善整个地区的行业作风和行业行为规范的责任,似乎过于任重而道远。

地产思想家冯仑说:“伟大是一种状态,是自我观察中一种喜剧或悲剧的角色”。对于个人来说,悲剧往往是成就自身所必经的历程;而对于企业家来说,如果希望自己给企业带来的是喜剧而非悲剧,那么我想,就必须约束自己成就伟大的愿望。

英国经济史家阿什顿在《产业革命:1760—1830》中论述道,产业革命以经济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以资本市场的变化和适应为条件。其实企业的腾飞也是这样,一方面要以自身足够的积累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要等待资本市场的恰当时机。环境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超越自身发展的阶段和有能力控制和利用的资源,去争取一些危险的外部条件,无异于拔苗助长。

杨毫曾说:“面对动辄数十亿的拍地价格,本公司几乎不敢举牌,作为一个地方龙头房企,我觉得我们是被羞辱了”。笔者想,这大概是置信寻求外资合作的动机,但也是置信尚不够成熟的表现。企业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受制约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的积累。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决定了发展的步子大小。如果在积累不够的时候采取过激的资本决策行为,势必要引入难以掌控的外部力量,危机由此而潜伏下来,蓄势待发。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追求卓越本身其实没有错,但就怕他们忽略了环境影响和自身条件,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只要拥有胆识、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蜕变”的幻境。可蜕变需要条件和时机。杨毫如果正视企业的现实环境和积累状况,抛弃急功近利的做法,将自己追求卓越的立场同企业的现实生存状况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危机,那么置信所拥有的业主支持便能够转化成发展的力量,也许企业所遇到的危机就能转化成发展道路上的砺炼,基业长青就不是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