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海信入主科龙的战略意义

昨日,一则消息映入笔者的眼帘:海信集团已经与科龙电器大股东顾雏军签订协议,出资9亿购买其名下26.43%的科龙股份,从而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成功入主科龙。

此消息终结了两件事:科龙电器的何去何从终告一段落,种种流言止于此,有利于科龙电器今后的发展;国内家电企业的收购重组开始加速,原先美的、威斯特等企业掀起的中小规模重组正步入新时期,海信收购同属家电业的科龙,从战略层次上掀开了我国家电行业竞争新篇章。

笔者分析,此次海信集团的收购,是一种战略层面上的股权交易,并不等同于海信单纯收购科龙的生产设备和厂房,而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市场操作手段。海信集团将科龙电器作为一个独立实力进行市场运作,从而通过赢利来获得收益,进一步扩容其市场影响力。这既有利于保证科龙电器原先积累的种种无形和有形资产得以继续发挥作用,也有利于海信集团现有业务的正常开展,很好避免了同业竞争的尴尬,又巧妙地让双方在技术研发、原材料供应、内部操作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最终受益者当属投资者海信集团。

应该说,这次海信的出价相对于三年前顾雏军入主科龙时所付出的价格翻了两倍。这种价格对于顾本人而言,投资实现了增值效益;但对于身陷资金困境和信任危机中的科龙公司而言,短期内帮助却不是太大。此时,对于身陷看守所的顾雏军来说,除了悔恨和自责,他所能够做的只能是寻找到一家有规模、实力,特别是家电操作经验的公司前来接手。

无疑,在这场收购大戏的争夺中,海信并不是最合适的,却成为最后赢家。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海信的真诚,以及它现在家电业中所处于特殊位置。海信一直强于黑电业务,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平板电视推广和自主知识产权信芯的推出,黑电业务获得了稳定的发展。但在白电领域,海信冰箱、空调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以冰箱起家、空调发展实力较强的科龙电器符合海信集团的收购标准,双方也不会形成直接的市场冲突。

此次收购,对于海信集团而言,将是一次合理布局国内家电产业,整合家电产业链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扩充海信在现有的产品线上的竞争力。通过整合科龙现有资源,通过技术交流和共享的方式,有力拉动海信现有白电业务上的增长,让海信的冰箱、空调等业务获得一定发展。而另一方面,海信还可以考虑科龙向黑电领域扩张,生产科龙品牌的平板电视,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眼下,摆在海信面前的问题并不轻松。首先要面临科龙内部人员信心的恢复和士气的增长,为科龙的各项运转走向正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还要重塑科龙形象,建立公众和合作伙伴对于科龙的重新认识;再者,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迅速恢复公司的各项运转,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将科龙这辆列车开起来。现在,对于海信而言,是重组科龙、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最佳时机。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董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