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透视:从tcl看战略选择的长期影响

前景不容乐观

李东生常说,大未必强,但不大一定不强,所以tcl必须尽快做大。可是,成功不仅在于规模,更重要的是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光靠大规模和低成本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做大之后如何做强,培养真正的世界级竞争力,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tcl强吗?它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最终会在哪个产业形成独特优势?能否成为行业领袖?答案并不令人满意。目前,tcl所有的业务和举措,很难看出哪些可以真正领先世界。

通过收购德国施奈德电子,合并法国的汤姆逊,tcl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生产企业,并获得了一个全球知名品牌的所有权和全球性的分销网络。在规模上,tcl有很大提升,但产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却没有大的突破。同时,tcl接收的汤姆逊的这部分业务亏损高达1.2亿欧元,如果无法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扭亏为盈,不仅影响其国际化进程,甚至会危及tcl未来的生存,因为tcl的所有盈利也不过稍大于这个大窟窿而已。

而且,虽然合并后的tcl-汤姆逊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但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呢?可以预见,彩电行业在未来必将发生技术革命,尤其是液晶彩电的出现。由于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十分简单,只须把液晶板安装在电视上即可,因此,上游厂家对电视生产厂家的挤压就会更加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it厂家敢于进入彩电行业的重要原因。

中庸之路

tcl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走过一条中国企业典型的扩张道路。先是切入高速发展的行业,利用低成本和渠道优势,迅速做大;然后,当现有行业发展减缓,似乎没有扩张空间时,切入新兴行业,再次迅速扩张。tcl切入电话、彩电、电脑、手机,都是同样的思路。产品线和规模虽然在迅速扩张,然而,在能力的积累方面,却多少给人留下原地踏步的印象。其不断追逐新兴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又让人产生“熊掰棒”的疑惑。

tcl大了,但仍旧不强。tcl在战术上是很成功的,很多场战役都打得非常漂亮,特别是彩电和手机的崛起。但是,tcl战略上却没有表现出什么特色,每一步棋都是赶超型企业的传统招数,攻下的每个产业都经过了一番苦战,也经历了不少失误。

李东生曾经总结过公司的两大战略失误,我们想假设的是,如果tcl一直专注于通信领域,又会成就怎样的一番事业呢?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这样的问题却可以让大家真正思考战略选择对企业的长期影响。

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韩国三星近年来的成功令人瞩目,关键之处就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的模拟技术,而是直接跳到数码产品。可以说如果没有数码革命,三星就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几乎使韩国三星株式会社濒临破产。当时,消费者对于三星品牌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低端的电视机、微波炉等普通家用电器。然而六年之后,三星已经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高档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2002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338亿美元,利润59亿美元。试想如果三星局限于传统的电子和半导体生产,无论如何努力,也很难有今天的成就。而其真正的突破,则始于1993年就开始的倾全力开拓数码时代,三星才能全面赶超索尼。2003年,三星董事长和索尼董事长分别列入全球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企业家。

反观tcl,它走上了传统跟随型企业在赶超中必走的道路,所在的行业都是竞争极为激烈的成熟产业。这条路走起来不仅很辛苦,而且很艰难。作为追随者用传统的套路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这样的战略超越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