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兴海外路线如同绣花枕头

如果盘点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兴通讯取得的海外订单,则更加惊人,从保加利亚到塔吉克斯坦再到巴西、巴基斯坦以及尼日利亚,中兴得到的合同或项目协议,纷纷而至。

或许,侯为贵的战略勾画正逐渐贴近一张世界地图。而这张世界地图带给中兴通讯的是福是祸?

一位产业战略专家认为,中兴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战略,有可取之道。实际上,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也是在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吗?但问题在于,中兴通讯依靠什么取得海外市场的信赖,依靠什么扩大在这些市场上的份额。

不可否认中兴通讯依靠多年的自主研发积累,形成了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是,中兴通讯距离思科这样的世界顶级通信设备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无法同海外大牌拉开差距的情况下,中兴靠什么敲开发展中国家的大门?

一位通信业分析师认为,中兴通讯是在低价胜出。

1997年,中兴通讯大举出击海外的第一役在巴基斯坦打响。面对西门子、阿尔卡特、爱立信等跨国巨头,据报道,中兴凭借性价比取得了940万美元的合同,成为其在海外市场的第一单大规模合同。尝到甜头的中兴通讯,此后渐入佳境,亚非市场的定单接踵而来。

这些项目究竟给这家知名的通讯业上市公司带来了怎样的业绩影响?

招商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对媒体透露,虽然中兴通讯2004年海外合同收入已经达到总收入的40%,但这些合同收入并非全部结清,最终的实际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1.5%,海外业务还没有达到决定性的地位。

海外销售带来的利润似乎也没有预想的好。据披露,2005年上半年,中兴通讯按a股会计准则计算的海外收入虽然同比增长52%,但毛利率下降9%。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的2005半年报显示,应收工程合约款增加了大约15.78亿之多,占用了大量资金,考虑到海外市场的增长,估计这其中有国外项目造成的应收款。

所以,如果海外业务不能及时转化成现金流,很容易变成绣花枕头,特别是在财务紧张的情况下。

战略专家认为,对国内的公司而言,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来拉动业绩增长和实现国际化目标,并非绝计。尤其是在一些政治动荡的发展中国家,中兴通讯面临的信用风险很高。从这个角度看,中兴在这些“商业雷区”接下的订单价款越高,收不回来或打折扣的风险越大。而忽视或否认这类风险的存在,不仅与中兴通讯在国内市场一贯稳健、注重风险分散的企业文化不符,更可能让中兴通讯的资金投入打水漂。

如果考虑到中兴通讯目前的财务状况,接连拿下多个亚非市场的单子还可能造成连锁反应。2005年中兴通讯的中期报告显示,经营现金净流量达到了负25.87亿元,2004年同期只有1.14亿。换句话说,仅2005年上半年这个通讯公司在营运资金上就多耗用了现金27亿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某个海外项目不能按时结算,资金严重紧张的中兴通讯如何搅动他的大单盘子?